·学校简介 ·学校历史 ·学校领导 ·机构设置 ·师资力量·对外交流
·通知公告 ·培训项目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理论成果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培训项目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研究成果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重点项目 ·队伍建设
·职工活动 ·文化建设 ·群团建设
·通知公告 ·培训项目 ·部门简介
今天是:  星期一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培训项目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如果您无法登录,请联系管理员!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教育 >> 部门简介
部门简介

      团校的理论研究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科研重心,成立了市青少年理论研究中心专门进行青少年理论的学术研究;青岛市首个青少年理论研究专业机构——青岛市青少年理论研究会的日常工作机构也设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每年都有科研成果和研究论文在全国、省、市的各类评奖中获奖;近几年,学校还先后承担了团中央、团省、市委以及青岛社科的多项研究课题,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团校特色的青少年理论研究团队,青岛市青少年理论研究会主办的交流刊物《青岛青少年研究》获得良好反响。

      一、获奖情况 高胜利老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9年我校提交的论文《团组织对“体制外”青年的有效覆盖与吸引凝聚方式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0年度我校研究室承担全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研究课题《新兴领域青年组织动员方式研究》获一等奖,《新兴领域青年工作服务党建的途径研究》获二等奖。 2011年我校崔桂萍、张金芬、高胜利、范亚锋撰写的《志愿服务:和谐城市创建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志愿服务发展回顾》获青岛市委宣传部和青岛市社科联组织的青岛建置1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二、课题研究 崔桂萍老师主持、范亚锋老师参与的《奥运会对中国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研究》获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并结项 崔桂萍老师主持、张金芬、高胜利、范亚锋、王云龙老师参与的《后奥运时代推动青岛志愿服务发展研究》获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2008-2009年度立项课题并结项。 刘富珍老师的《进城务工青年创办小企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即墨路小商品城为例》被列为2009年度山东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立项课题并结项。 刘玉兰老师的《青岛市青年就业创业的现状及对策》获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2009-2010年度立项课题并结项。 2010年度组织市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对《发挥共青团职能,加强公共舆论管理》、《体制外青年骨干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研究》、《体制内外两种青年资源的统筹互动研究》、《新兴领域青年工作服务党建途径研究》、《青岛市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培育研究》、《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内涵及方法研究》六个“体制外青年”工作重点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形成14万字的研究报告,为青岛共青团“体制外”青年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谋作用,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校人员参与了其中两项课题的研究。 2011年度围绕“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题,组织驻青高校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组织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共青团参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青年工作队伍社会化研究》四个青年工作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我校范亚锋主任主持、全体研究室人员参与了《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共青团组织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的研究。该四项课题与研究会组织的《青岛市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与培育研究》、《共青团组织统筹青年工作资源参与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两项课题同时被列为2011年度山东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立项课题。

       三、学术活动 团校积极发展同各级团校、各地青少年研究机构的工作联系与交流,定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从2009年起组织全校老师、各级团干部以及研究会会员,连续三届参加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三次获得大型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学校本身也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组织青少年问题的调查研究,承接上级共青团组织及社会科研部门有关青少年问题和共青团工作的科研任务。作为青岛市社科联“双十”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的青岛市青少年发展论坛2010年和2011年的第一、二届论坛都由我校主办,社会影响良好。

      四、出版刊物 青岛市青少年理论研究会主办的内部会刊《青岛青少年研究》,积极致力于宣传青岛共青团工作,传播青少年研究成果,每季出版一期,每期八万字,已出版八期,与全国各级团组织和青少年研究机构进行交流,获得良好反响。 2010年编辑了《探索新时期服务凝聚青年新路径》一书,计21万字,对青岛市各级共青团组织探索体制外青年工作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

青岛市团校 版权所有 电话:(0532)57756177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徐州路81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ICP备1026014号